参观智慧印刷
  •   PRINT CHINA2015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   Print China 2015国际印刷技术发展论坛
    • 智慧印刷-驱动未来,印刷工业4.0时代的生产管控模式

        201548号,Print china2015第三届国际印刷技术发展论坛于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3号馆A2区会议厅C开幕,来自全球28个国家的印刷精英展开以绿色-数字化、高效-智能化为主题的探讨交流,内容涉及胶印、数字印刷、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喷墨印刷、印前等细分领域。浙江易印网络科技总经理池海峰先生就“印刷工业4.0的生产管控模式”展开演讲,以下是演讲原稿。

        各位来宾、各位印刷界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跟这些印刷届的顶尖大佬同台演讲。

        工业4.0是当下制造行业热议的话题。那我们印刷行业将如何迎接工业4.0时代?

        工业4.0时代来了

        根据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47%的公司已经参与工业4.0战略,18%的企业正在参与。12%的企业已经付诸行动。

        什么是工业4.0?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机械化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和劳动分工和批量生产,拉开了第2次工业革命的大幕;

        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和IT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曾经早在2009年,公司几个原创股东畅想过印刷的未来。

        外部业务端:客户可以通过网络业务平台自主设计,通过互联网远程下单,可以对下达的订单的生产进程和物流过程进行动态跟踪。

        内部生产端:

        1.订单进入生产系统,会自动进行分流进入相应的生产系统;

        2.系统会自动发起生产所需的采购和领料任务。

        3.订单的业务管理信息信息流和生产技术信息信息流无缝集成。信息自动流转,并直接驱动设备,自动生产;

        4.软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合理的生产排程,将任务自动分发给相应部门和岗位。生产管理者对任务进程进行动态监控,因为生产过程完全透明,部门之间高度协调,最大程度的减低设备产能的人力的浪费损耗。

        5.工厂内布置了无线网关,原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嵌入了RFID芯片,系统可以对生产物料进行准确定位,并自动反馈给系统;

        6.工厂内铺设了大量自动输送管道,物料和成品由系统控制,自动流转。

        7.对计划任务的变动,系统会自动计算变更计划后对其他任务的影响,以便管理者精准合理安排应急方案。

        记得那一年,我们有大半年在开会讨论,经常讨论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那场面,烟雾缭绕、慷慨激昂,我们被印刷未来的美好愿景深深感动。

        2009年,我对印刷数字化的概念做了定义,就是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业务网络化和制程标准化,四化融合。这个观点曾经在科印网发表过。

        2个星期之前,我带着我们的产品资料去拜访印工协的庞连东秘书长和李冬梅秘书长,他们听完以后说,池总,你的产品就是工业4.0的概念。这事儿正是巧了。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他们两位前辈对我的鼓励,同时,也感谢他们提供这么好的一次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们6年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下面我讲讲我们对印刷工业4.0的理解:

        印刷工业4.0的本质:

        1.外部通过互联网缩短紧密链接客户,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内部将生产过程透明化,部门高度协同,紧密配合,生产效率最大化,生产浪费最小化;

        3.用软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大量代替人工,降低成本,并实现高效生产;

        4.运用印刷过程数字化技术和装备,自动控制印刷质量;

        印刷工业4.0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两翼。在生产过程中,人只是生产指令的组织者和计划变更的协调者,将人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由软件系统和自动化的装置来执行生产任务。

        印刷工业4.0的三个关键技术:

        1.需要解决工厂生产系统的“信息孤岛”,将不同设备和工具软件进行链接;

        2.信息管理信息和生产技术信息的跨系统集成;

        3.印刷过程数据化标准化,控制自动化;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花了6年时间开发的“智慧印刷管理系统”,简称IPM。

        整个系统由“生产动态监控系统”、“供应链系统”、“智能厂长系统”、“网络业务系统”、“自动合版系统”、“油墨量自动计算系统”、“第三方接口系统”等10多个产品组成。

        尽管目前这个系统只是应用到几个产品,但是已经发挥出非常可观的效果。

        下面,我针对印刷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看IPM系统是如何应对的:

        问题1:如何规范工作流程,建立数据,为老板提供经营决策?

        2000年开始,中国印刷行业开始推广ERP,但是能把ERP用的好企业不到1%。

        《印刷经理人》杂志的主编王丽杰老师曾经对这个问题做个分析。

        很多印刷企业实施过ERP工程,最后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

        这几年,我们也接触到很多所谓“成功实施了ERP”的企业,发现他们同样也很苦恼:ERP对生产排程的支持非常有限,负责生产计划的“厂长”或叫“计划主管”是公司下班最晚的;仓库的原辅料的数据信息无法与“工艺计划”同步,每隔2-3天要盘点库存。

        我们发现,按照传统ERP的思路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印刷工厂更高深的需求。

        因为印刷行业有他的特殊性:工艺复杂、计划多变、生产周期短。而ERP的核心在于供应链管理,重点是“数据整理和分析”,所以,可以将ERP理解成一个“报表工程”。

        最近,我们的市场部门喊出了一句非常狂妄的口号:“IPM,传统印刷ERP的颠覆者”,在确定这个口号时,我犹豫了一下,最后,随着我们成功案例的增加,我还是勉强同意了,有实力嘛,不妨任性一点。

        我们发现,用了我们“智慧印刷管理系统”的工厂,厂长都可以准时下班,也不需要频繁盘库。

        因为,我们的系统可以动态排产,有设计独特的“智能厂长系统”,可以自动计算每个作业的预计完工时间,可以一键自动排产。强制插单时,系统会自动显示插单后对其他订单的影响。

        为了解决数据的“及时共享”,IPM系统会跨部门自动交互数据,无需刷新,系统会自动推送最新的信息。

        “数据断链”是可能所有ERP系统的困扰,我们专门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倒闭机制,保证系统中的所有数据是完整的、及时的。

        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据会说话,会告诉你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去改善管理,如何去调整经营策略?

        一个没有系统数据的工厂,就像一架没有仪表盘的飞机,很危险!

        问题2:如何缩短订单交付周期?如何提高交货准时率?

        我们有一家客户叫圣保包装彩印,我去回访时他们一位姓曹的厂长告诉我,池总,用了这个系统后,我不但可以准时下班跟老婆一起吃饭,而且,我们的生产周期缩短了2-3天,准时交货率也大大提高了,我听了很高兴。

        因为IPM的生产动态监控系统,可以把生产流程中的被浪费的时间挤压出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行业数据(来源远东地平线):

        生产工时利用率为69.2%

        生产工时利用率=年度正常运转总工时/年度生产总工时×100%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工厂有30%左右的时间,公司发了工资,设备也通了电,但是没有干出活来,为什么?

        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印刷准备工作花掉了不少时间。

        第二是等纸等版,以及内部沟通浪费大量时间。这个浪费要占到总浪费时间的50%以上!

        我以上讲的只是印刷一个环节,其他所有环节都存在同样的浪费。

        一张订单,从接到交付在工厂中有几十个环节,在没有使用IPM的工厂,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等待和沟通,都会浪费时间。几十个节点的浪费时间累积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但是这件事情,往往会被管理者忽视。

        我们的用户在使用这个系统后,等待和沟通时间少了,沟通误差也少了,生产变的流畅了。

        我们的系统专门设计有“智能准时预警机制”,对每个即将到达交货时间的订单会自动预警,提醒全体员工及时干预,所以交货准时率大大提高。

        我曾经研究过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精益生产其中有一个思想,就是将集中计划模式变为部门自由协同模式。也就是说,围绕生产总计划,在生产各个过程节点中,各部门需要合理调整计划。这个模式有个前提,必须要信息充分共享才高效协同,达成最高效率。

        IPM是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有效工具。

        问题3:如何做到:同一个文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机台印出同样的颜色?

        我们工厂中有一个非常牛B的角色,叫机长,他的最大价值是会看颜色。颜色管控是每一个印刷厂质量管理的核心。这么重要的事情依靠人的经验来控制,这件事情我总觉得不合理。但是,我看到99.99%的印刷厂都是这么干的。

        现在印刷机械制造厂有基于CIP4JDF工作流机制的“墨色预置和闭环扫描校正系统”可供选购。但是价格昂贵。少数了这个装置的工厂,也很少有人能将这套系统用好。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CIP4JDF工作流机制,IPM系统专门设计和预留了CIP4接口。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件非常苦恼的事,很多印机厂家关闭了接口,打开需要花钱。今天,海德堡的代表在这里,我呼吁一下能不能通融通融,更加开放些。

        同时,我们发现机长调墨色弹钢琴会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开发了“油墨量自动计算系统”,可以直接将作业墨键值显示给机长,这样机长根据系统算出的指导值稍作调整就可以了。

        2013年,我们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强教授的团队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希望运用数字化的印刷过程控制技术来解决“印刷色彩管控依赖人眼的问题”。

        我们双方一起在进行色彩管理和G7认证的推广,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4:印刷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

        印刷行业拥抱互联网是必然趋势,这几年云印刷电商群雄纷争。

        如何利用云平台链接客户、服务客户、开拓市场?我们专门开发了“网络业务系统”和手机APP应用系统,可以为印刷厂定制云平台。

        关于网络印刷的相关内容,我在“第三届中国印刷电子商务大会”上有分享,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科印网》和我们公司的公众号《智慧印刷》DZKJ2009

        问题5:如何减少非生产人员的配置?

        身在行业之中,大家应该感受到,中国印刷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了。效率、质量、成本是企业竞争力根本,也是决定能否在这一轮洗牌中胜出的“生死符”

        如何减少人力成本是每家企业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非生产人员的配置。

        使用我们系统后,ERP录单员、统计人员和生产跟单人员都可以省掉了。

        系统内置了大量智能计算公式,非生产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会大大减轻。

        下面,我们来看看智慧印刷系统的工作机制:

        我们首先是围绕印刷生产过程,构建起一个人机交互的信息网络,从订单和计划单中抽取信息,关联到“供应链系统”(ERP)。因为各个岗位都配置了电脑端口,生产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会自动发送到各个端口。所有信息在系统中环环相扣,动态交互。这样大大提高了各岗位之间的协同。

        各个岗位根据系统发布的任务指令安排生产,完工后直接有一线工人报工,然后将进程信息同步到相关部门,这样系统中所有信息是活的,动态的。同时省去了生产跟单和录单人员。

        系统会自动抽取数据,形成各种报表,自然就不要统计人员。有人可能担心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不用担心,我们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比传统ERP高多了,因为我们在很多节点内置了“数据的智能逻辑控制机制”,系统会自动识别数据的合理性。

        整个系统是可以做到无纸化的,无须打印《施工单》,无须《生产日报表》,也无须《计划排程单》。

        系统的CIP4接口可以同设备对接,实现智能制造。也可以与网络业务平台无缝集成,实现智能制造+互联网。

        我们的APP应用系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工厂的运营状态,而且通过手机可以发号施令。一切尽在掌控!

        各位老板,今天,印刷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未来5年印刷厂倒闭和被兼并将成为新常态,但是如果能在这轮洗牌中“剩下来”,一定是“剩者为王”。

        如何才能剩下来呢?必须要进行变革,如何变?只有紧密拥抱IT。

        我们发现,中国印刷行业的硬件水平已经同国际同步,最欠缺的就是软实力,印刷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只有高效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升我们行业的竞争力。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决定购置新设备之前,再想一想:能不能通过对原有设备的改造和生产管控模式的变革,来达到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当然,希望到时候,你们能想起我。

        祝大家转型成功,剩者为王。

        谢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