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观察
- 印刷企业信息化的标准:你属于哪一段?
- 下载|收藏|交流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给您的朋友;如果想了解更多资讯,请订阅“智慧印刷”。
- 易印网络科技------印刷简易之道!
- TEL:0574-89079259; 微信公众号:智慧印刷 官方网站:www.ipm168.com
- 微博官方帐号:智慧印刷 QQ:3174556895(智慧印刷)
受互联网等IT技术冲击,加上宏观经济委靡不振,很多印刷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亟待转型升级。行业人士共识,印刷转型升级必须依靠IT技术,管理信息化是IT化的基础工程。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
中国印刷行业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标准。同样,目前印刷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没有标准。
不同工厂有不同的需求,工厂不同的阶段,对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本文试着给印刷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标准,方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行方案选型时可以参照:我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子?同时给企业指明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我以后要做成什么样子?
当下,印刷企业搞印刷化建设工程有这么几个途径:一是请软件公司定制开发,二是购买市面上的所谓成套的印刷专业ERP,三是委托SAP、用友、金蝶这些大牌公司利用通用ERP产品进行改造。这三个途径各有利弊,但是鲜有成功案例,其中原因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大家都很清楚,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后将获得巨大的生产力。印刷行业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当务之急,要先建立标准。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一定是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的,很难一步到位。特别是高速发展变化中的企业,随着企业业务形态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系统也要随之改变。因为系统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而不是企业去适应系统。当然,作为一套优秀的管理软件系统,他蕴含着先进的管理思想,能指导和帮助企业优化管理。
印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成怎么样才算是成功了?所谓成功,是基于你的目标,你的目标达到了,就算成功了。那我们如何来建立目标?有了标准,我们就可以设定阶段性目标。
我们试着将印刷信息化工程分为五段,每一段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供印刷老板参照。
未入门级工程:
软件系统的功能只能实现开施工单,或者说软件功能不少,但用起来很麻烦,用户仅仅能实现开施工单的功能,和能统计业务量,仅此而已。
点评:10多年来,很多印刷企业花钱化精力上ERP,最终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就是这个状态,点评为一个字: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ERP”色变。
一段工程:订单管理+施工单+进销存
低级标准:有业务订单管理,有生产施工单管理,有物料和成品进销存管理,有应收应付账目,可以进行简单分类统计。但是,开施工单时无法直接关联库存动态,需要切换界面到库存系统查询,业务、生产出入库没有进行信息自动关联,需要人工刷新和提取。
点评:这个只是入门级水平,这样的系统对操作人员的执行力要求非常高。通常的用户症状是库存经常不准,张冠李戴。如果操作人员经常更换,那就剩下个开单系统了。
高级标准:在开业务订单时就能知道实时的成品库存;在开施工单界面就能获取原料动态库存信息,包括实时存货数、计划占用数、采购和退货在途数。系统的任务信息是自动推送的,环环相扣,动态关联(就是上道流程要将任务自动推送给下道流程,下道流程的工作进展要自动反馈给上道)。这样就能提升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而且保证数据信息是完整的,不致于“断链”。
点评:能做到这些,我们大部门老板就基本满意了。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成功案例也所见不多。
二段工程:订单管理+生产计划+进销存+生产过程管理
低级标准:在一段工程的基础上,增加生产管理模块。由专人进行信息录入,将生产任务有没有完成,谁完成的,损耗多少等信息往系统里录入。能生成员工工作量报表,也可以生成计件工资。
点评:今天的单据明天录,上午的单据下午录,生产信息是滞后的;录入过程枯燥乏味,很容易搞错。一群录单员,一堆纸单据,成本高,不环保。
高级标准:信息化触角深入到基层岗位,生产任务进程信息由一线工人直接录入,系统自动采集,并动态反馈给相关管理人员(由管理者对数据进行审核)。
系统流程机制:一笔业务订单从核价、报价、确定后,进入生成流程,进行工艺规划,制订工程单和生成采购外协计划,之后任务通过系统自动分发到采购和相关生产部门。生产管理者通过排产试算系统将任务分发到印前、印刷、仓库、切料、印后、外协和质检等各个工作岗位。各个岗位的工作进程信息自动反馈,整体共享。如果业务订单和生产工程有变化,变化信息能通过系统及时调整并通知到相关岗位。
点评:信息动态自动反馈,一切尽在管理者掌控之中。无须加人,无须信息转接,无纸化管理,节人环保。生产管控全过程信息化,部门之间高效协同,提高效率,确保订单准时交付。
三段工程:核价报价+订单管理+计划中心+进销存+精细化管理+决策支持
标准:在二段工程基础上,扩大信息化的纵深度和宽度。一个订单,从核价报价到产品交付,一切都有企业内控标准,整个过程都有信息记录,而且信息流是流畅无阻碍的,并能通过信息再生利用,展开精细化管理。
标准:在二段工程基础上,扩大信息化的纵深度和宽度。一个订单,从核价报价到产品交付,一切都有企业内控标准,整个过程都有信息记录,而且信息流是流畅无阻碍的,并能通过信息再生利用,展开精细化管理。
1)每笔业务订单的成本构成,生产过程耗时,损耗等,并自动生成员工绩效工资。
2)通过客户业务数据的比对分析,判断趋势,优化业务结构,支持企业决策。
3)通过生产过程数据的比对分析,优化完善生产过程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点评:这样的系统是真正的生产力要素,已经不是简单的软件系统,是企业开疆扩土的利器。
四段工程:业务信息流+生产技术信息流=智能生产模式
标准:印刷企业要从传统制造企业蜕变为现代化的智能制造企业,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业务管理信息流和生产技术信息流的无缝集成,企业不存在“信息孤岛”,最终走向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最高境界是,人只是生产的组织者,由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完成生产。具体标准描述为:
1.印刷稿件要同生产任务信息绑定,在信息化系统中自动流转;
2.信息化系统要与印前工作流程集成,以提高效率减少差错。
3.信息化系统不但要负责处理印刷技术文档的流转,而且要与印刷机和印后设备进行集成,将生产技术信息传递给生产设备,让生产设备自动执行。
点评:IT技术给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让实现智能化生产成为可能。有了这样的系统,在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上可以实现质的飞跃,形成企业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五段工程:网络业务平台+线下智能化生产系统=优质云印刷商
标准:工厂在智能化生产基础上,再插上互联网翅膀。具体描述为:
1.由网络业务平台处理对外的大部分业务管理事务。
2.网络业务平台与线下系统无缝集成,自动完成订单审核、订单分类,云上云下一体化。
3.与供应单位和外协单位的业务往来通过互联网进行协同。
点评:云印刷商的功夫在于云下。内功不扎实,光凭花拳绣腿,一定成为江湖笑话。内功的关键还是管理,管理必须依靠信息化。
对比一下,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走到哪一步了?
想搞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老板,你准备搞成第几段?